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心肌梗死模型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诱导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动物实验模型,用于模拟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构建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准备

  1. 实验动物选择

    •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犬、兔等。其中,小鼠和大鼠因体型较小、操作方便而最为常用。
    • 选用健康的SPF级实验动物,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小鼠一般选用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体重在20-25克之间。
    • 大鼠一般选用成年Wistar大鼠,体重在250-350克之间。
  2. 手术器械与材料准备

    • 手术器械:手术刀、眼科剪、显微剪、显微镊、持针器、缝合针线(如7-0或8-0带针缝合线)、开胸器等。
    • 麻醉与消毒材料: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异氟烷等)、碘酒、75%乙醇、棉签等。
    • 呼吸机与监护设备:小动物呼吸机、心电图监测仪等。

二、手术步骤

  1. 麻醉与消毒

    • 根据实验动物种类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剂量。例如,小鼠可采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或异氟烷气体吸入麻醉。
    • 麻醉生效后,将实验动物固定于手术台上,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用碘酒和75%乙醇进行消毒。
  2. 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

    • 对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实验动物(如小鼠),需进行气管插管。使用眼科剪剪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连接呼吸机。
    • 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实验动物在麻醉状态下呼吸稳定。
  3. 开胸与暴露心脏

    • 在实验动物左侧胸壁第3或第4肋间做横向或纵向切口,逐层分离肌肉和肋间肌,进入胸腔。
    • 使用开胸器撑开肋骨,暴露心脏。小心剪开心包膜,避免损伤心肌和冠状动脉。
  4.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在显微镜下找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起始部或走行区域。
    • 使用持针器持取缝合针线,从心脏表面进针,穿过LAD下方的心肌表层,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出针。
    • 轻轻拉紧缝合线,结扎LAD。结扎位置通常在左心耳下缘1-2mm处,确保完全阻断LAD的血流。
    • 结扎后,观察结扎部位以下的心肌组织颜色变化,由鲜红色变为苍白,表明心肌缺血成功。
  5. 关胸与术后护理

    • 结扎完成后,使用缝合针线逐层缝合胸腔开口,关闭胸腔。
    • 撤除呼吸机(如适用),待实验动物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插管。
    • 将实验动物放回饲养笼中,给予正常饲养和护理。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模型验证与评估

  1. 心电图监测

    • 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使用心电图监测仪监测实验动物的心电图变化。
    • 心肌梗死会导致心电图出现特定的异常波形,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这些变化是判断心肌梗死模型构建成功的重要依据。
  2. 病理学检查

    • 在实验动物牺牲后,取出其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
    • 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等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如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等。
    • 病理学检查可以进一步验证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效果。
  3. 心功能评估

    • 在实验动物恢复后,可以使用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估其心功能变化。
    • 心肌梗死会导致心功能下降,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等。这些变化也是判断心肌梗死模型构建成功的重要依据。

四、注意事项

  1. 手术技巧

    •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时需要操作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 结扎力度要适中,既要确保完全阻断血流,又要避免损伤心肌和冠状动脉。
  2. 麻醉与呼吸机管理

    •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剂量,确保实验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要密切监测实验动物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呼吸稳定。
  3. 术后护理

    • 给予实验动物充分的术后护理和观察,确保其顺利恢复。
    • 如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淘汰。

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模拟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干预策略等提供有价值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