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构建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手段,用于模拟人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以下是该模型构建方法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

CCl4是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CCl3),这些自由基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膜性结构,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时间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会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促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大量的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通常选用大鼠或小鼠,因其易于饲养、繁殖快、成本低且对CCl4敏感。
  2. CCl4溶液:将CCl4与橄榄油或其他适宜的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常用比例为1:1(大鼠)或1:7(小鼠)。
  3. 其他材料:如注射器、灌胃针、无菌水、生理盐水、麻醉药物、消毒用品等。

三、实验步骤

  1. 动物准备

    • 将实验动物称重并标记,术前禁食一段时间(如12小时),不禁水。
    • 进行麻醉处理,确保动物在手术或给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如采用腹腔注射麻醉)。
  2. CCl4给药

    • 根据动物的体重和实验设计,计算所需的CCl4溶液剂量。
    • 采用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等给药方式,将CCl4溶液注入动物体内。常用剂量为12ml/kg体重,每周给药2次,持续68周。
    • 也可采用持续吸入CCl4蒸气的方式给药,但需注意控制蒸气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3. 对照组设置

    • 设置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体积的橄榄油或其他溶剂,以排除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模型评估

    • 在预定的时间点(如给药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 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如肝小叶结构失常、纤维组织增生等。
    • 可采用天狼星红染色、Masson染色等方法观察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
    • 同时,可检测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以评估肝功能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

  1. 给药剂量与时间:CCl4的给药剂量和时间需根据实验设计严格控制,以避免动物死亡或模型不稳定。
  2. 给药方式:不同的给药方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3. 动物状态监测:在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观察动物的状态,记录体重、活动情况、饮食情况等指标,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 病理学检查:在模型评估时,需采用多种病理学检查方法综合判断,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实验伦理: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动物伦理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得到保障。

五、模型特点与应用

  1. 模型特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机制明确、病变典型、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该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造模时间长、动物死亡率高、停止给药后有一定自然恢复趋势等。
  2. 应用:该模型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治疗策略评估等方面。通过该模型可以筛选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构建方法是一种可靠且常用的实验手段,可用于研究肝纤维化的相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细节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