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扎联合菌液灌注诱导急性肾盂肾炎模型的构建方法,是模拟人类急性肾盂肾炎病理过程的一种常用动物实验方法。以下是详细的构建步骤:
一、实验动物与准备
实验动物选择:
- 常用的实验动物为SD大鼠,选择健康、适龄(一般为6-8周龄)、体重适宜的雌性大鼠。
实验前准备:
- 对大鼠进行称重,记录体重。
- 麻醉大鼠,常用的麻醉方法为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
- 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皮肤备皮、消毒。
二、模型构建步骤
输尿管结扎:
- 沿大鼠下腹部正中线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肌肉层,进入腹腔。
- 暴露左侧输尿管,在输尿管中段水平用缝合线进行结扎。结扎时应确保输尿管完全阻断,但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 关闭腹腔,缝合皮肤切口。
菌液灌注:
- 在输尿管结扎后的一定时间(如20小时),重新打开腹腔,找到结扎的输尿管并拆去缝合线。
- 使用注射器向大鼠膀胱内缓慢注入一定量的细菌悬液。常用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如O111B4菌株),细菌悬液的浓度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3-5)×10^8 CFU/mL,注射量为0.5-0.75 mL。
- 注射完毕后,再次结扎输尿管,维持一段时间(如2小时)以确保细菌在膀胱内充分扩散并逆行感染。
术后处理:
- 解除输尿管结扎,关闭腹腔,缝合皮肤切口。
- 术后给予大鼠适当的护理,如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供水等。
三、模型验证与观察
大体观察:
- 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如第3天、第7天),处死大鼠,取出肾脏进行大体观察。
- 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颜色等变化,模型组大鼠的肾脏通常会出现肿大、表面不光滑、肾盂扩张等病理改变。
细菌学检查:
- 取大鼠的膀胱尿液和肾脏组织进行细菌培养。
- 模型组大鼠的尿液和肾脏组织中应能培养出与灌注细菌一致的病原菌。
病理学检查:
- 取大鼠的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 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肾盂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内脓肿形成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准备:
- 应选择健康、适龄、体重适宜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 实验前应对大鼠进行充分的麻醉和固定,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操作:
- 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在结扎输尿管时,应确保输尿管完全阻断,但避免过度损伤输尿管壁。
菌液灌注:
- 菌液的浓度和注射量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 注射菌液时应缓慢进行,避免对膀胱造成过大的压力。
术后护理:
- 术后应给予大鼠适当的护理,如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供水等。
- 应密切关注大鼠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实验伦理:
- 实验应遵循动物实验伦理原则,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伤害。
-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成功构建输尿管结扎联合菌液灌注诱导的急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该模型在病理学改变、传染途径、致病菌等方面与人类急性肾盂肾炎相似,是研究人类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药物筛选等的重要实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