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STZ诱导I型糖尿病模型

STZ(链脲佐菌素)诱导I型糖尿病模型构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用于模拟人类I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以下是该模型构建方法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准备

  1. 实验动物选择

    • 常用实验动物包括SD大鼠、C57BL/6小鼠等。通常选择雄性动物,因为雄性动物在模型制备中的成功率较高。
    • 实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对于SD大鼠,体重通常在170200克之间;对于C57BL/6小鼠,体重通常在1722克之间。
  2. 试剂准备

    • STZ溶液:将STZ粉末溶解于无菌柠檬酸缓冲液(pH 4.2~4.5)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STZ溶液需现用现配,避光保存。常用浓度包括1%、2%等,具体浓度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 柠檬酸缓冲液:使用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用于溶解STZ粉末。
  3. 实验器材

    • 注射器、针头、血糖仪、血糖试纸、天平、纯水机等。

二、模型构建步骤

  1. 适应性饲养

    • 将实验动物置于动物房中适应性饲养1~2周,以适应实验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2. 禁食处理

    • 在STZ注射前,对实验动物进行禁食处理,通常为12~16小时,不禁水。禁食处理有助于增强STZ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作用。
  3. STZ注射

    • 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计算所需的STZ注射剂量。常用剂量为5070 mg/kg体重(对于大鼠)或100200 mg/kg体重(对于小鼠)。
    • 使用注射器将STZ溶液腹腔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注射过程中应缓慢推注,避免药物泄漏。
  4. 血糖监测

    • 在STZ注射后,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血糖水平。通常使用血糖仪测定尾静脉血血糖。
    • 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如大鼠空腹血糖大于16.7 mmol/L,小鼠空腹血糖大于11.1 mmol/L),且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则判定为建模成功。
  5. 后续观察

    • 在建模成功后,继续观察实验动物的生长状态和行为表现,记录体重变化、饮食情况等。
    •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分析。

三、注意事项

  1. STZ的稳定性

    • STZ对光和热敏感,应在低温、干燥、避光条件下保存。配制好的STZ溶液应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保存。
  2. 注射剂量与频率

    • 注射剂量和频率是影响建模成功的关键因素。剂量过高可能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诱导糖尿病。因此,在确定注射剂量和频率时,应进行预实验以确定合适的参数。
  3. 动物饲养条件

    • 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应保持一致,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饲养笼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垫料。
  4. 伦理审查

    • 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确保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和福利要求。

四、模型应用

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模型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通过该模型,可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评估抗糖尿病药物的治疗效果等。

总结来看,STZ诱导I型糖尿病模型构建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动物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