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MK-801诱导精神分裂模型

MK-801(地佐环平/地卓西平)诱导精神分裂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基于MK-801作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非竞争性受体拮抗剂的特性,通过阻断NMDA受体来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以下是详细的构建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 选用近交系BALB/c小鼠、近交系C57BL/6小鼠或远交群ICR小鼠,均为雄性,体重控制在(20±2)克,SPF(无特定病原体)级。这些品系的小鼠在实验中被证明能够稳定地表现出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症状。
  2. 试剂与仪器

    • MK-801:溶解于含6.5% NaCl的生理盐水中,用逐步稀释法配制不同剂量的溶液。
    • 旷场跑动行为红外线检测系统:用于实时检测并记录小鼠的移动行为和刻板性动作。
    • 其他辅助仪器:如摄像机、注射器、电子秤等。

二、实验步骤

  1. 动物分组与给药

    •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不同的剂量组,通常包括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多个MK-801剂量组(如0.15mg/kg、0.3mg/kg、0.6mg/kg、1.0mg/kg、2.0mg/kg、10mg/kg等)。
    • 按照小鼠的体重计算所需MK-801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
  2. 行为学检测

    • 在给药后的特定时间点(如0.5小时、1小时、2.5小时等),将小鼠放置于旷场跑动行为红外线检测系统中,记录其移动行为和刻板性动作。
    • 移动行为可以通过检测小鼠阻断红外线的次数来衡量,而刻板性动作则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反复摇头、转圈、小范围内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等行为来评定。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 对每只小鼠的移动行为和刻板性动作进行量化记录,并绘制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
    • 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组小鼠在移动行为和刻板性动作上的差异,确定能够稳定诱导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MK-801剂量。

三、注意事项

  1. MK-801的剂量选择

    • MK-801的剂量选择至关重要,过低可能无法诱导出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过高则可能导致小鼠死亡或产生其他非特异性的行为改变。
    • 通常,0.6mg/kg的MK-801剂量被证明能够稳定地诱导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包括移动加快和刻板性动作等。
  2. 行为学检测的标准化

    •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行为学检测应在标准化的条件下进行,包括旷场的大小、形状、光照条件以及检测人员的操作规范等。
  3. 动物福利与伦理

    •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动物福利与伦理原则,尽量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不适。
    •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动物伦理要求妥善处理实验动物。

四、模型特点与应用

  1. 模型特点

    • 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在移动加快以及刻板性动作方面已展示出与精神分裂症类似的特征行为。
    • 该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药物治疗以及抗精神分裂症新药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2. 模型应用

    • 通过该模型,可以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评估现有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的来看,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易于操作的动物模型,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