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诱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

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诱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一种常用于研究ITP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以下是该模型的构建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

  • 实验动物

    • 小鼠:通常选用SPF级Balb/C小鼠,雄性,8-10周龄,体重30-35克。小鼠应健康无疾病,且对实验处理敏感。

    • 豚鼠:选用健康成年豚鼠,雌性,体重250-300克。豚鼠用于制备抗小鼠血小板血清。

  • 试剂与材料

    • 抗凝剂:如EDTA-Na₂,用于采集小鼠血液时抗凝。

    • 弗氏佐剂: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用于增强免疫应答。

    • 离心管、移液器:用于血液处理和血小板分离。

    • 红细胞吸附剂:如小鼠红细胞,用于处理抗血清,去除非特异性抗体。

二、实验步骤

  1. 小鼠血小板的制备

    • 采用眶静脉或心脏采血法收集Balb/C小鼠血液,置于含有EDTA-Na₂抗凝剂的离心管中。

    • 通过梯度离心法分离血小板,洗涤后调整血小板浓度为1×109个/ml,备用。

  2. 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的制备

    • 取小鼠血小板悬液分别与等量的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制成乳化抗原。于第0周在豚鼠的足掌、背部皮下及腹股沟处多点注射该抗原。

    • 随后,在第1、2、4周,取小鼠血小板悬液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制成的乳化抗原,再次在豚鼠的足掌、背部皮下及腹股沟处多点注射。

    • 第5周,从豚鼠心脏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将血清置于56℃水浴中灭活补体30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储存于-20℃冰箱备用。此血清即为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

  3. 小鼠ITP模型的建立

    •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

    • 模型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接受一定剂量的GP-APS(如100μl,根据实验需要调整稀释比例)。注射次数和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验目的设定,例如隔日注射,共注射多次以建立慢性ITP模型。

  4. 模型验证与观察

    • 通过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如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皮毛光泽等,初步评估模型是否成功。

    • 在注射GP-APS后的特定时间点,采集小鼠血液样本,通过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特别是血小板数量。ITP模型小鼠的血小板数量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可进一步进行脾脏系数测定、骨髓及脾脏病理学检查、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观察等,以全面评估模型效果。

三、注意事项

  •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应选用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清洁、安静,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血小板的分离与纯化:在分离和纯化血小板时,应避免混入红细胞等杂质,以免影响抗血清的制备效果。

  • 抗血清的制备与处理:在制备抗血清时,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注射,确保免疫应答的充分产生。抗血清在使用前应进行效价检测,并根据需要调整稀释比例。此外,抗血清应经过红细胞吸附处理,以去除非特异性抗体,减少实验误差。

  • 模型验证与观察:在验证模型效果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如外周血象检测、病理学检查等。同时,应设立正常对照组以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成功构建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诱导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TP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