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结扎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诱导脓毒血症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人类脓毒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潜在的治疗方法。以下是该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实验动物选择
- 常用动物:小鼠(如BALB/c、C57BL/6等品系)或大鼠(如SD大鼠)。
- 体重与性别:小鼠体重通常在20-35克之间,大鼠体重约220克,性别不限,但雄性动物在脓毒血症研究中更为常用,因为它们对脓毒血症的敏感性高于雌性。
- 适应环境:实验前,动物应在实验环境中适应3-5天,以减少应激反应。
二、麻醉与准备
麻醉方法:
- 常用麻醉剂:5%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钠。
- 麻醉剂量:小鼠按60μL/10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
- 麻醉效果: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确保手术过程中动物处于稳定状态。
手术准备:
- 手术区域消毒: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腹部手术区域,并剃除毛发。
- 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三、手术步骤
腹部切开:
- 在无菌条件下,用手术刀在动物腹部作一长约1-2厘米的切口,进入腹腔。
盲肠分离与结扎:
- 小心分离盲肠与其周围的系膜,避免损伤血管。
- 在盲肠远端(通常距离回盲瓣1/3至1/2处)用无菌丝线(如3号或4号丝线)紧紧结扎盲肠。
盲肠穿刺:
- 使用无菌注射针头(如18号针头)在结扎处的盲肠上穿孔,通常穿1-2个孔。
- 轻轻挤压盲肠,使少量粪便从穿刺孔挤出,模拟腹腔感染。
腹腔关闭:
- 将盲肠放回腹腔,用无菌丝线间断缝合腹膜和皮肤。
四、术后护理
抗休克治疗:
- 术后立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剂量通常为50ml/kg体重,以补充体液和防止休克。
保温与观察:
- 将动物置于恒温加热器上,保持体温稳定,防止低体温休克。
- 术后密切观察动物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五、模型验证与观察
症状观察:
- 术后,动物会逐渐出现竖毛、腹泻、脓尿等症状,活动减少,进食饮水减少。
- 通常在术后12小时左右,全身炎性反应达到峰值,动物活动明显减少,失去昼夜活动规律。
实验室检测:
- 可通过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炎症指标的变化。
- 必要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器官损伤情况。
六、注意事项
- 动物选择:动物体重应适中,过轻或过重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 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应小心谨慎,避免损伤血管和其他重要器官。
- 术后护理:术后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和保温,降低死亡率。
- 模型调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可通过调整盲肠结扎位置和穿刺针大小来调控。
CLP模型是复制临床脓毒症模型的理想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脓毒血症发展过程中免疫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双向变化。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与人类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高度相似等优点,是研究脓毒血症发病机制、评估潜在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