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环磷酰胺诱导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环磷酰胺诱导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构建方法,通常涉及使用环磷酰胺这种化学药物,通过其骨髓抑制作用,在小鼠等实验动物体内诱导白细胞减少症。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构建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试剂

  1. 实验动物

    • 种类:昆明种小鼠,或其他适合的小鼠品系。
    • 性别:雌雄各半,以减少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体重:18~22克,确保实验动物体重一致,以减少个体差异。
  2. 试剂

    • 环磷酰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对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均有杀灭作用,能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减少。
    • 生理盐水:用于配制环磷酰胺溶液和注射过程中的稀释。

二、实验步骤

  1. 动物分组与饲养

    •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 饲养条件一致,确保实验动物处于相同的饲养环境中。
  2. 环磷酰胺溶液的配制

    • 使用生理盐水将环磷酰胺粉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常浓度为10mg/mL。
  3.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 模型组小鼠:按照1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天。
    • 对照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 观察与记录

    • 注射环磷酰胺后,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包括摄食量、饮水量、活动情况、被毛光泽度等。
    • 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环磷酰胺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5. 标本采集与检测

    • 在注射环磷酰胺后的特定时间点(如停药后第3天、第7天等),采集小鼠的骨髓、脾脏等组织样本。
    • 通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骨髓有核粒细胞数量、骨髓有核细胞分裂指数等生化指标。
    • 测定脾重、脾指数等病理指标,以评估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与机制

环磷酰胺诱导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构建原理基于其骨髓抑制作用。环磷酰胺进入体内后,能与DNA发生交叉联结,干扰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繁殖。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是环磷酰胺的主要靶细胞之一,受到抑制后会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进而诱发白细胞减少症。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环磷酰胺的剂量: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能掩饰作用较弱的有效药物;剂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可能无法诱导出明显的白细胞减少症。
  2.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选择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过程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应确保实验动物处于相同的饲养环境中,以减少个体差异。
  4. 伦理审查: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确保实验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要求。

五、实验应用

环磷酰胺诱导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可用于探讨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筛选提升白细胞的药物以及评估潜在治疗方法的效果等。通过该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可以深入研究白细胞减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潜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