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卵清蛋白(OVA) 诱导过敏性鼻炎模型

卵清蛋白(OVA)诱导过敏性鼻炎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模拟人类过敏性鼻炎的病理过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效果提供实验依据。以下是详细的构建方法:

一、实验原理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鼻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OVA作为一种具有载体活性的抗原蛋白质,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诱发过敏性鼻炎症状。通过腹腔注射或滴鼻等方式给予实验动物OVA,可以模拟人类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 常用Balb/c小鼠,雌性,5-8周龄,体重适中。
    • 实验前需适应性饲养一周,确保动物健康。
  2. 试剂与药品

    • 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
    • 氢氧化铝凝胶(Al(OH)₃):作为佐剂,增强OVA的免疫原性。
    • 生理盐水:用于稀释OVA和氢氧化铝凝胶。
  3. 实验器材

    • 注射器:用于腹腔注射。
    • 微量注射器:用于滴鼻。
    • 移液器:用于精确取液。
    • 离心机、涡旋振荡器等。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分组

    •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2. 致敏阶段

    • 腹腔注射法
      • 在第1、5、14、21天,对模型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
      • 注射液为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混合液,常用浓度为OVA 25-50 μg/只,氢氧化铝凝胶1 mg/只,溶于0.5 ml生理盐水中。
      • 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 皮下注射法(可选):
      • 在某些实验中,也可采用皮下注射法进行致敏。
      • 注射部位通常为大鼠前后足跖或背部皮下。
      • 注射液同样为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混合液,并可加入灭活百日咳杆菌等佐剂以增强效果。
  3. 激发阶段

    • 在致敏阶段结束后的一周(如第28天开始),对模型组小鼠进行鼻腔滴入OVA激发。
    • 常用浓度为OVA 10 mg/ml,每侧鼻孔滴入20-50 μl,每天一次,连续7-10天。
    • 对照组小鼠滴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症状观察与记录

    • 在激发阶段,每日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挠鼻、打喷嚏、流涕等。
    • 可采用评分标准对症状进行量化评估,如根据挠鼻次数、打喷嚏次数等进行打分。

四、模型验证

  1. 病理学检查

    • 在激发阶段结束后,处死部分小鼠,取鼻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 通过HE染色等方法观察鼻黏膜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2. 免疫学检测

    • 检测小鼠血清中的OVA特异性IgE和IgG1抗体水平,以评估过敏反应的程度。
    • 可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
  3. 细胞因子检测

    • 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NALF)或血清中的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如TNF-α、IL-4、IL-5、IL-13、IL-17等。
    • 这些细胞因子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注意事项

  1. OVA浓度的选择

    • OVA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引起小鼠体重下降、萎靡不振等不良反应。
    • 具体浓度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2. 注射技术的掌握

    • 在进行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时,应确保注射部位准确、注射速度适中。
    • 避免损伤小鼠的内脏器官或引起皮下出血。
  3. 激发阶段的控制

    • 激发阶段的OVA浓度和滴入量应适中,避免引起小鼠的过度反应。
    • 同时要密切观察小鼠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4. 伦理审查

    • 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 确保实验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要求。

六、实验应用

OVA诱导过敏性鼻炎模型可用于研究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效果。通过该模型的构建,可以筛选和评价新的抗过敏药物,为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此外,该模型还可用于研究免疫调节机制、细胞因子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