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蛋白酶(如猪胰蛋白酶)诱导腹主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通常涉及将蛋白酶直接灌注到动物的腹主动脉中,以模拟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以下是一种基于大鼠的详细构建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准备
实验动物:
-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一般在550~600克之间。确保大鼠健康,无其他疾病。
术前准备:
- 大鼠术前禁食不禁水,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误吸风险。
- 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和药品,包括麻醉剂(如硫喷妥钠)、消毒剂(如碘伏)、缝合线(如4-0尼龙线、6-0血管缝合线、7-0血管缝合线)、生理盐水、猪胰蛋白酶(PPE)等。
二、手术步骤
麻醉与固定:
- 使用麻醉剂对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剂量需根据大鼠体重调整。
- 将大鼠头部及四肢固定于手术操作板上,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与暴露:
- 于大鼠腹部正中做一个长度为4~5厘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 小心分离肌肉和腹膜,暴露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处理:
- 切开腹膜后组织,显露腹主动脉,长度约为1.5厘米,作为目标腹主动脉。
- 充分阻断目标腹主动脉的近端、远端及其间发出的分支动脉,保证目标腹主动脉腔内形成良好的密闭性。
- 腹主动脉分支血管采用非接触式阻断,即连同分支血管周围的组织一并结扎,避免引起分支血管损伤,防止PPE在灌注过程中外溢至腹腔内。
- 使用4-0尼龙线临时阻断生殖动脉等较大的分支血管,使用6-0血管缝合线临时缝扎腹主动脉后壁发出的腰动脉等细小分支及其周围组织。
PPE灌注:
- 于目标腹主动脉远端植入穿刺套管针并固定。
- 采用生理盐水检测目标腹主动脉腔内密闭性,证实其密闭性良好后,进行PPE灌注。
- 灌注过程中,确保血管始终维持在加压状态,以促进PPE对血管壁的消化作用。
冲洗与缝合:
- PPE灌注结束后,吸出腹主动脉腔内残余的PPE溶液。
- 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管腔3遍,以去除残留的PPE。
- 解除所有分支血管的阻断,恢复血流。
- 撤出穿刺针,使用7-0血管缝合线缝合腹主动脉穿刺点。
-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待大鼠麻醉苏醒后置于动物房。
三、术后观察与评估
术后观察:
- 密切观察大鼠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
- 注意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模型评估:
- 在术后一定时间(如7天、14天),使用超声影像图或解剖方法测量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
-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腹主动脉壁的结构变化,如弹力纤维的降解、平滑肌细胞的排列等。
四、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
-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 仔细分离和暴露腹主动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阻断分支血管时,要确保阻断完全,防止PPE外溢。
PPE灌注:
- PPE的浓度和灌注量应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 灌注过程中要保持血管腔的密闭性,确保PPE的有效作用。
动物护理:
- 术后给予大鼠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安静。
- 密切观察大鼠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五、模型应用
强力蛋白酶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新药疗效评估等研究。通过该模型,可以深入探索腹主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成功构建出强力蛋白酶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