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
子宫刮伤联合活菌灌注诱导慢性盆腔炎模型

子宫刮伤联合活菌灌注诱导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模拟人类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过程,以研究其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等。以下是该模型的构建方法: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通常选用SD(Sprague-Dawley)大鼠或Wistar大鼠,雌性,体重适宜,适应性饲养一周。
  • 细菌悬液: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等常见盆腔炎致病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如2:1:1),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如/mL)。
  • 麻醉用品:如10%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的麻醉。
  • 手术器械:无菌手术剪、镊子、注射器等。
  • 其他材料: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棉球、缝合线等。

实验步骤

  1. 麻醉与备皮

    • 使用麻醉用品(如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将大鼠麻醉。
    • 待大鼠完全麻醉后,对腹部进行剃毛和消毒处理。
  2. 手术操作

    • 沿大鼠腹中线切开一个约1厘米长的小口,充分暴露子宫。
    • 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轻轻刮伤子宫壁,模拟宫腔操作对子宫内膜的损伤。
    • 抽取一定量的混合细菌悬液(如0.2毫升),通过注射器向双侧子宫内注射。
  3. 关闭腹腔

    • 注射完成后,逐层关闭腹腔,使用缝合线对伤口进行缝合。
    •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4. 术后护理与观察

    • 将大鼠放回笼子中,正常饲养。
    • 定期观察大鼠的健康状况,记录体重变化、精神状态等指标。
    • 在特定时间点(如术后14天或15天),对大鼠进行病理解剖,观察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

验证与评价

  • 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HE染色等方法,观察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如子宫壁增厚、组织结构不清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等,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构建。
  • 血清学检查: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以评估模型的炎症程度。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手术感染。
  • 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剂量: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菌悬液浓度和注射剂量,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术后护理:术后应给予大鼠适当的护理和观察,确保大鼠的健康状况良好。
  • 动物福利:在实验过程中,应关注动物的福利状况,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不适。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子宫刮伤联合活菌灌注诱导的慢性盆腔炎模型,为研究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