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动物选择
动物种系:小鼠:优先选用BALB/c或C57BL/6品系,4-6周龄,体重20-22g(SPF级)。
大鼠:Wistar或SD大鼠,体重150-250g,雌雄不限。
二、模型构建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分组设计: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LPS)、药物干预组(如需要)。
每组建议10-15只动物,确保统计学效力。
LPS溶液配制:将LPS溶于无菌生理盐水,小鼠推荐剂量10mg/kg(浓度1mg/ml),大鼠剂量2-10mg/kg(根据研究目标调整)。
2. 尾静脉注射操作
麻醉与固定:小鼠/大鼠采用吸入麻醉(如异氟烷)或腹腔注射氯胺酮(大鼠:80-100mg/kg)。
注射方法:暴露尾静脉,用30G针头缓慢注射LPS溶液(小鼠注射体积约0.1-0.2ml,大鼠约0.5-1ml)。
注射后观察动物呼吸状态,避免呛咳或药物外渗。
3. 术后观察与取材
时间点选择:急性期:注射后3-6小时取材,检测炎症因子峰值(如IL-6、TNF-α)。
稳定期:注射后24小时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
处死与样本采集: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开胸取肺组织:肺泡灌洗液(BALF):气管插管注入PBS灌洗,离心收集上清检测炎症细胞及因子。
肺湿/干重比(W/D):右肺称重后80℃烘干72小时,计算水肿程度。
肺组织固定:左肺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HE染色观察炎症浸润及肺泡结构破坏。
三、模型评价标准
病理学特征:HE染色: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腔出血或水肿。
生化指标:炎症因子:BALF或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
肺水肿:模型组肺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对照组(如大鼠模型W/D从0.84±0.05升至1.43±0.12)。
肺功能(可选):肺顺应性降低,氧合指数(PaO₂/FiO₂)下降(需专用设备检测)。
四、注意事项
剂量控制:小鼠LPS剂量超过15mg/kg可能导致高死亡率(>50%),建议采用10mg/kg。
操作规范:尾静脉注射需缓慢匀速(>1分钟),避免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LPS溶液需现用现配,避免脂质聚集影响效果。
模型验证:设立伪手术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及阳性药物组(如地塞米松),验证模型稳定性。
说明:该模型通过LPS激活TLR4通路诱导全身炎症反应,模拟临床脓毒症或感染相关的急性肺损伤,适用于抗炎药物筛选及肺保护机制研究。